东说念主民日报:秋去冬来话白菜

发布日期:2024-12-08 1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东说念主民日报:秋去冬来话白菜

秋去冬来,万物纳藏,秋季的作物一起收晒已矣,储藏入库。我国朔方运行收成冬储白菜,田间地头一派起劲丰充时势,此时的大白菜鲜嫩清甜,成为冬日里餐桌上的常客。

  在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使命主说念主员愚弄无土栽培技能,在室内培育蔬菜。郑明辉摄

赛羊肉  胜百菜

白菜最好的收成时机是在第一次霜冻驾临之前,立冬、小雪时节是关键时刻。此时气温迟缓着落,水始冰、地始冻,立秋前后播撒的白菜插足闇练期,其养分价值和仪态达到最好,鲜嫩厚味,甜度较高,且利于后续贮藏。

冬日的白菜滋味鲜好意思,自古以来颇受文东说念主骚人唱和。白菜古名“菘”。宋代范成大称:“拨雪挑来塌地菘,味如蜜藕更肥浓”;刘禹锡诗云:“只恐鸣驺催上说念,抵制待得晚菘尝”,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看成一种缺憾。

白菜天然价钱实惠,其食用价值却抵制小觑。民间常有门客以为“冬日白菜赛羊肉”“白菜胜百菜”。中医以为白菜微寒味甘,食白菜有养胃生津、除烦解渴、利尿通便、清热解毒之功。从当代养分学角度看,白菜富含膳食纤维,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润滑肠说念,防护和改善便秘,还有助于裁汰血脂,防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此外,白菜富含多种维生素,维生素C含量更是高于苹果和梨,与柑橘类旗饱读极度,而维生素关于增强免疫力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。在清冷干燥的冬日里,东说念主体容易皮肤精真金不怕火干裂、口鼻干燥且伤风多发,而白菜当令而生,丰富的维生素和水分碰劲能提升形体相悖力、防护伤风,同期具有滋阴润燥、津润肌肤之功效,是餐桌上的“健康矿藏”。

葑与菘  传中外

白菜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,其发祥可风雅到新石器中期。西安半坡行状发现了新石器时刻的白菜籽,讲明早在6000多年前,我国古代先民或已运行教会白菜。把柄现时的史料纪录,白菜最早被称为“葑”,先秦时刻,葑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统称。“采葑采葑,首阳之东”,《诗经》中屡次提到葑菜,但没关连于白菜的明确纪录。汉代以后,白菜的新名字——“菘”,运行出当今重大史料中。因为其青白精熟,凌冬不凋,四常常见,有松之操,古东说念主以“菘”之名,赋予了白菜松柏之性。唐朝出现了白菘、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品种,《新修草本》纪录的“牛肚菘”,被以为是大白菜的原始种,其叶片大而起皱,与当代大白菜还是十分相通。

在浙江绍兴某菜场内,蔬菜供应品种万般。郑家蓬摄

宋朝才运行有了“白菜”的称号,杨万里《进贤初食白菜,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》:“新春云子滑流匙,更嚼冰蔬与雪荠。灵隐山前水精菜,近来种子到江西。”这是现时已知古籍纪录中初度出现“白菜”一词。宋代《黄粱梦》和《咸淳临安志》提到的“黄豆芽”,亦然白菜的别称。到了元朝,民间运行泛泛地称“菘”为“白菜”。

白菜在明朝时刻传入朝鲜半岛,并繁衍出朝鲜泡菜。清乾隆年间,朔方大白菜通过京杭大运河到江浙一带,通过海运到上海、广州等沿海城市,从此“胶州白菜”着名中外。鲁迅在《藤野先生》一文中说:“好像是物以希(稀)为贵罢。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,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,倒挂在生果店头,尊为‘胶菜’”。

育新种  破壁垒

在清代后期,寰球各地出现了好多优良品种,如核桃纹、青麻叶、皇京白等,并一直连接于今。频年来,白菜已由往常的秋季单季栽培发展为四季栽培,基本造成春季步调、夏令高原、秋季朔方、冬季南边的周年坐褥供应方式,迟缓造成了7个大白菜上风产区,包括华北地区春白菜产区、云贵高原湘鄂峻岭区及黄土高原区的夏秋白菜产区、东北地区及黄淮流域的秋白菜产区、长江上中游秋冬白菜产区及云贵和华南越冬白菜产区。每年播撒面积达到4000万亩,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,在平衡阛阓供应、露出蔬菜价钱等方面举足轻重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百菜之王”。

 

频年来,我国白菜育种实力突飞大进,品种日益丰富,兑现了从单一“秋播冬贮”进取风产区坐褥、居品万般化和周年坐褥转动。培育出了复合抗性强、优质、耐贮运的品种“京秋3号、4号”等,高品性、速生苗用品种“京研快菜、京研快菜2号和4号”3个品种搭配兑现了周年栽培,处理了坐褥上恒久枯竭冬春和夏令栽培专用品种的穷困。还育成了娃娃菜、快菜、绍菜、金丝白等高品性品种,尤其是“京春娃2号”一举冲突外洋品种的把持,它比外洋品种早熟5至7天,教会密度高25%,亩收入增长30%,已成为国产娃娃菜第一大品种,兑现了高端品种的“原土化”。

  新疆乌苏市皇宫镇泉水沟村教会的大白菜喜获丰充。该镇诞生党员志愿管事队,匡助村民进行采收、分拣等使命。李仁锡摄

尽管时下冬季可选拔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,但东说念主们依然对大白菜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爱,岂论是家常便饭照旧高等宴席,都能看到白菜的身影。白菜不单是是一种食品,更是一种文化标识。大画家皆白石对白菜情有独钟,称白菜为“蔬之王”,创作了好多“鲜嫩”的白菜作品。它有朴素无华、淡而隽永、明显著白的寓意,蕴含着中华英才对传统饮食的意思意思和传承。

(作家单元:中国农业博物馆)

作家:李政




Powered by 黄梁梦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

ICP备案号:蜀ICP备2024103879号-1